课件编号8482

我的母亲教案2[下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65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我的母亲,教案,学期
  • cover
2.我的母亲 一、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建议 用3课时学习本文。前2课时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母子情深;后1课时举办主题讲座———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了解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爱的特殊方式,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以及“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深深哀痛,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 二、互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 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 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抓住关键句、段。 ②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糜 翳 龌龊 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④理清文章结构:(1020.tif)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①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一一“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 兼任严父。” ②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插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