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489975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3.1 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3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033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3.1,信息
  • cover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的第三节。获取信息是我们进行信息处理前所作的基础工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的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信息的特征来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如何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来鉴别信息是否真实、有用是学生将从本节课学到内容。 本节对应课标的内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辨别信息真伪的经验与能力,但是尚未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方法的归纳总结。所以在这节课中,要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时能够理性的归纳、分析,进而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鉴于学生目前的状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等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分析和与同学的讨论,对给出的案例进行鉴别与评价,进一步增强对信息进行真伪辨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流程 教 师 行 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内容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 网络中各类文件的下载方法 并探讨了所下载文件的合法性。这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在下载前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如何判断我们下载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呢?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各不相同,你们又是如何对不同渠道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呢?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你是如何来判断你所获得的信息是真实、有用的呢? 新课: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结果来看,我们在判断信息是否真实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辨别。 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价值取向 信息的时效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方面,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来逐步进行。 案例一:阅读课本31页情景案例,并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⑴ 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的信息?这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来源:某网站 真实性:信息的发布没有经过审核,真实性低 判别依据:来源机构没有权威性 ⑵ 这个国外机构要李明电汇150元的手续费,合理吗?为什么? 合理性:不合理 辨别依据:不合常理,不合逻辑 一般情况下,获得现金大奖,手续费获个人所得税等都可以从奖金中扣除,由举办单位代为缴纳。 (3)李明到银行进行咨询,银行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真实性:比较高 判别依据:权威机构 (4)“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弄清事实真相”这一做法是鉴别信息的方法之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即: 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可以询问收到类似邮件和曾经汇款的人们,了解一下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方法:在判断搜索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时,我们可以:逻辑推理、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判断获取到的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构成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真实,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权威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