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素养评价(四) (专题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20·孝感高一检测)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装的有可能是 (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 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 C.乡下的土财主 D.洋行里的职员 【解析】选D。西装是鸦片战争后伴随外国侵略传入中国的,洋行里的职员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物质生活的西方化也比较早。 【补偿训练】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选C。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 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 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 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 【解析】选A。中国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正确;审美观发生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错误;C不符合史实,应排除;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错误。 3.(2020·天津等级考)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解析】选C。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A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B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暴发,故D错误。 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解析】选D。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故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A错误;题干只提及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不能由此推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B错误;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婚俗依然存在,C错误。 【补偿训练】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反对女子缠足,主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20世纪初期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明和思想在华的传播范围较大,影响较深,可能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故B正确。 5.(2020·肇庆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这一交通工具是 ( ) A.飞机 B.自行车 C.汽车 D.轮船 【解析】选B。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才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故B正确。 6.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它的诞生标志着 ( ) A.清政府洋务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