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97370

安徽省淮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228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南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淮南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2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代的朝贡体系是最受近现代以来人们诟病的外交政治体系,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明代政府以朝贡体系的外交方式,把自身树立为“宗主国”的地位,把来往的其他国家,立为“附属国”。第二,在明代朝贡体系之下的外交,是一种在经济上得不偿失的活动,外国的来朝贡品,经济价值有限,而明朝帝国赏赐品的经济价值,大大超出贡品的经济价值。 明代朝贡体系的确立,是建立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和平共处的核心宗旨之上的。朱元璋曾明确指出:“四方诸夷,僻在一隅,皆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从这个前提出发,明初所奉行的对外政策,充分体现了明朝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所秉持的不使用武力,努力寻求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之道的基本宗旨。 在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核心宗旨下,明朝与周边邻国形成了某些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的形成,更多的是继承以往历朝的历史因素。世界各地及不同时期的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基本上是通过三种途径形成的:一是通过武力的征服而强迫形成的;二是通过宗教的关系或是大众民意及议会的途径形成的;三是由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自然而然的和平共处途径所形成的。明代建立起来的宗主国与周边附属国的关系,正是通过第三种途径形成的。 明代的对外朝贡体系,对于外国的来贡者,优渥款待,赏赐良多。而这些朝贡者,所带来的所谓贡品,更多是作为一种求得明朝中央政府接待的见面礼而已。因此,明朝朝贡体系中的外国贡品,是不能与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定期、定额的贡赋混为一谈的。明朝朝贡体系中的所谓贡品,是随意性的、猎奇性的成分居多,缺乏实际经济价值的。因此,如果单纯地从经济效益的层面进行思考,当然是有些得不偿失的。但是这种所谓经济上的“得不偿失”,实际上被我们近现代时期的学者们无端夸大了。明朝政府在接待来贡使者时,无论是“来”,或是“往”,其数量都是有一定规制的,基本上仅限于礼尚往来的层面。迄今为止,我们还看不到明代正常的朝贡往来中的“厚往薄来”对于明朝政府的财政,产生过如何不良的影响。纵观世界历史上所有曾经或现在依然是作为区域核心大国的国家,他们在与周边弱小国家的和平相处过程中,肩负着维护地域局势稳定的义务和责任,在经济上承担比其他周边弱小国家更多的负担,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换句话说,核心大国应承担的政治经济责任,同样是另外一种的“得不偿失”,但是这种“得不偿失”,是作为一个区域大国在承担区域和平稳定责任时所必备的重要前提。明代的朝贡体系虽然带有某些虚幻成分在内,但是这种国际关系准则在中国的历史延续性,以及其久远的历史意义,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欣赏和思考。 (摘编自陈支平《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模式的历史反思》)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