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05852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科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4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3,信息
  • cover
课题名称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教材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等)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卷网-《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内容,是对信息获取后的延伸,也是信息集成、表达的前提,属于信息加工的范畴,在整个信息技术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重点:1、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的本质; 2、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学习难点: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了解该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知技能:1、了解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的本质; 2、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过程方法:1、通过亲历部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 2、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 情感价值观:1、感受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 2、学会评价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优劣,避免盲目崇拜技术,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均是刚刚十六、七岁,都比较喜欢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对其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但由于时间和知识层面的约束,对其中的机理不甚了解,故望而却步,认为离自己太遥远。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矛盾”心理,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带领学生去认识已经接触到,但还不知道是智能化的相关内容。通过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进入该领域。对极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指导,让他们对“人工智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研究。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适时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采用“实践探究” 的教学方式,设计并提出“探究任务”, 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分层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采用“协作讨论”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通过人机博弈五子棋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获取,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知道软硬件的基本操作。 硬件准备:多媒体计算机,麦克风,音箱,网络。 软件准备:1、安装软件:搜狗拼音,电脑语音控制系统,五子棋软件; 2、相关文件:课件、google视频、实践习题、评价问卷调查表。 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 情境导入 1、语音控制播放google智能机器人视频文件。 2、问题引导: 、操作文件方式与以往有何不同?、google是谁?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1、体验视频文件的控制方式不同之处。 2、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畅想未来智能生活。 ?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智能机器便利,引入课题。 ? 揭开人工智能的面纱 1、概括人工智能的概念。 2、展示语音软件的设置,归纳其本质,揭开人工智能的奥秘。 观察设置,体会人工智能的奥秘。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1: 模式识别技术(以手写识别为代表) ?1、布置实践探究1: 不用键盘如何输入生僻字? 2、引入手写识别,演示搜狗拼音中的手写输入功能; 3、拓展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模式识别技术; 4、概括模式识别的本质是让计算机识别出具体的事物。 1、思考多途径输入生僻字的方法。 2、体验手写输入功能的便捷。 3、提高对模式识别工作过程的认识。 ?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拓展模式识别在生活中应用,体验智能技术的便利。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机器翻译 1、提问:什么是机器翻译?有哪些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