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05960

人教新课标 高中化学 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寒假作业6 综合总复习(二) 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307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复习,综合,作业,新课标,寒假
  • cover
-38100-51435作业6 综合总复习(二) 作业6 综合总复习(二) 1.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B 将钠放入热坩埚中加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有Na2O2生成 C 将湿润的有色纸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一段时间后纸条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含有Cl? 【答案】C 【解析】A.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即氧化性:Cl2>I2,故A正确;B.钠在坩埚中加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B正确;C.湿润的有色纸条有水,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氯气本身并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为AgCl沉淀,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将0.3mol MnO2和含0.96mol HCl的浓盐酸混合后缓缓加热,反应完全后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为(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氯气的溶解)( ) A.大于0.48mol,小于0.96mol B.等于0.48mol C.小于0.48mol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由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0.3mol MnO2完全反应需消耗1.2mol HCl,但HCl只有0.96mol,所以MnO2过量;若HCl完全反应,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n(Cl2)=×0.96mol=0.24mol,剩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n(Cl?)=(0.96-0.24×2)mol=0.48 mol,所以n(AgCl)=n(Cl?)=0.48mol,由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会下降,稀盐酸不与MnO2,故生成n(Cl2)<0.24mol,剩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n(Cl?)>0.48mol,生成AgCl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就大于0.48mol;当HCl完全不与MnO2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银的物质的量为n(AgCl)=n(Cl?)=0.96mol,但只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物质的量就小于0.96mol,综上所述,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大于0.48mol,小于0.96mol,故选A。 1.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所以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水灭火 C.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D.正常雨水pH等于7,酸雨的pH小于7 2.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B.《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云是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反应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3.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时是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Fe2O3俗称磁性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电材料 C.SiO2、Al2O3的熔点高,均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1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毐 5.烟火璀璨耀首都,火树银花庆国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