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1350

诗人谈诗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594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诗人,谈诗
    第四单元 十五 诗人谈诗 【课内阅读】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曾 卓 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阴 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 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我喜欢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附: 一个深夜的记忆 鲁 藜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声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1.从曾卓对鲁藜这首诗的评说看,他最重视的是诗人的什么? _____ 2.请说一说《一个深夜的记忆》所表现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具体是什么? _____ 3.文中提到李白和鲁藜都对月光产生了错觉,但又有些不同,写出不同之处。 _____ _____ 4.曾卓对此诗的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请结合诗句具体阐述。 _____ _____ 5.从全文可以总结出“读诗有独特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_____ 【课外提升】 但丁的目光 赵丽宏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