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13670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3、音乐知识《民歌(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389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音乐,文艺,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民歌(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民歌的体裁之———山歌,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对比、演唱,深刻地认识山歌的地域特点和旋律特点。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亢嘹亮,舒展悠长,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等……再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宁夏“花儿”,进一步认识地方山歌,宁夏“花儿”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体验感受山歌的基本特点。 2、能对歌曲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概括山歌的基本特点。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民歌的了解非常单一,对于民歌的概念和体裁更是模糊,所以本课从最基本的概念,例如“民歌片段演唱接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体裁有哪些?”等方面开始入手,使得学生从兴趣入手,由简到难,步步展开,最终让学生轻松掌握“山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用多种方式体验、感受各地方山歌和宁夏“花儿”的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接龙以及听辨。 教师采用三首不同体裁中国民歌的接歌游戏导入课堂,引出中国民歌。 民歌1:《东方红》 师: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生接: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民歌2:《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生接: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 民歌3:《山路十八弯》 师: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生接: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师引导学生的接歌游戏,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让学生直接走进民歌的学习氛围) 二、中国民歌———山歌 1.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体裁? 有人说民歌就是民族歌曲,有人说民歌就是民间歌曲,你们认为什么是民歌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体裁主要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了解民歌的体裁之———山歌。 2、《放马山歌》 (1)听赏:聆听《放马山歌》,说说歌曲那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刻呢? (2)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3)互动:老师演唱歌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4)模唱:随钢琴伴奏模唱《放马山歌》。 (5)学生思考并小结《放马山歌》的明显特征:衬词极富生活气息,有明显的山野风格。 师总结:歌曲旋律奔放,泼辣豪放,演唱无拘无束,有边远地区山野环境的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3、《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 (1)听赏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体会歌词方言特点。 (2)师用方言带领学生模唱两个乐句,进一步体会“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3)学生思考并小结歌曲的明显特征:带有浓郁的陕北地方风格特征。 师总结:衬词以叠字、重词较多,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 4、《脚夫调》与《槐花几时开》 (1)欣赏歌曲《脚夫调》,体会歌曲中的情绪。 师引导学生边听边划旋律线,体会歌曲上下句句尾向下的旋律走。 (2)学生跟随教师伴奏唱《脚夫调》旋律,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3)师用四川方言范唱《槐花几时开》 思考:老师用什么方言唱的? 生回答后,师介绍:一首川南汉族民歌,歌词中用四川土家族的方言更加表现了四川土家族的一种生活情趣。 (4)再次聆听,体会歌词中所表达蕴意。 (5)学生思考并总结两首歌曲共同的明显特征:节奏自由、舒展;感情质朴率真,细腻深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