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数据的编辑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二 课时 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对于数据库的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课堂上尽量多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大部分学生应该可以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掌握数据表的制作方法,并可以掌握不同数据类型的差别和使用方法。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课堂上应多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材地位 本节课程选自浙教版《数据管理技术》一书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共一课时。本节课程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向数据表中填充数据,并了解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类型的使用方式。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本节课通常会做为填空题出现。 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数据表的建立于打开方式,掌握各类数据类型的输入方式。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添加数据表记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网络查找的方式向数据表中填充数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究与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超链接和OLE数据类型的使用。 教学难点:查阅向导数据类型的使用。 教学方法 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整节课采用自我探究的方法学生在制作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探索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本教育”为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强化巡视指导,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把握好讲解与引导的尺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操作体验、小组合作等过程,完成超链接、OLE对象、查阅向导、备注等数据类型的使用,最后进行总结回顾与提升,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习脉络。 教学过程 课程内容 学生活动 预设时间 设计意图 观看视频、引出主题 观看获奖PPT(惊变)和图片,引出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性。 观看PPT,描述其主旨大意,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含义。 4分钟 新课引入,通过PPT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自我探究、制作新表 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小组的数据表主题,在文本框中选择合适的词语作为数据表的字段名,设计数据表。 小组合作制作数据表。 3分钟 通过较短的时间复习之前的内容,为数据表填充打下基础。 对比其他office软件,讲述文件的打开的几种方式,提出“打开数据表,在互联网上找到感兴趣的国家保护动植物填充到数据表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1、工具栏上三个按钮“打开”“设计”“新建”各有什么功能?2、输入修改记录的视图叫做什么? 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解决、攻克制作数据表中遇到的问题。 对比其他软件学习数据表的打开,在因特网上找到信息填入数据表,并思考问题。 6分钟 通过对比其他软件学习数据表的打开方式,带着问题制作数据表。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制作数据表前提出的两个问题。 打开:打开数据表进行输入、修改。 设计:设计数据表的字段名称和数据类型。 新建:新建一个数据表。 输入修改记录的视图叫做数据表视图。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2分钟 培养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享知识,共同提升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据表,并分享在制作数据表过程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享在制作数据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演示制作过程。 3分钟 通过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本质。 OLE对象数据类型 OLE对象是什么?存储那些类型数据? 插入OLE对象的方法:在因特网上保存图片→在需要插入图片的单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