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泡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趣味小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破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试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然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小琪在一篇科普读物上看到,铜丝可以灭火,他百思不得其解,黄沙能灭火,二氧化碳能灭火,铜丝怎么能灭火呢?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请教了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设计了下面这个表格,并将一根粗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的线圈(圈与圈之间留有空隙),完成了实验。 实验内容 冷的铜线圈置于火焰中部 完全罩住火焰 热的铜线圈罩住火焰 实验现象 (1)请你把这个表格补充完整。 (2)你知道铜丝为什么能灭火吗? 。 分析:热气流一直上升 但是铜丝线圈却比蜡烛的半径小 这样铜线圈和蜡烛之间就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没有足够的氧气向上运动对火焰燃烧进行补给 3、一天,小敏放学回家看见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妈妈迅速盖上锅盖,一会儿火就灭了,小敏很好奇,想对物质燃烧及灭火原理探个究竟。于是,他回到学校询问了化学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与小敏一起做了以下四个实验: 实验一: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石子和一片纸在火上烧,只有纸燃烧。 实验二:同时取等质量的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在如下图(A、B)所示的铜片上,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A的白磷燃烧。 铜片 。 。 空气 耗尽氧气 的空气 热水 冰块 A B C D 实验三: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如上图C、D),C瓶是空气,D瓶是氧气已耗尽的空气。发现小木条插入D瓶中马上熄灭,插入C瓶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息灭。 实验四:将在空气中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燃烧的更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小敏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 (2)从实验四中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结合上述实验或物质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原理(最少两条) ; 。回想生活中你见到的灭火场景, 思考这些灭火的方法利用了灭火的那条原理?(请举出一例) 。 (4)在农村,有时堆放的秸秆会发生自燃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请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提一些建议(至少两条)① ; ② 。 4、小明在观察课本实验“燃烧的条件”(如下图A时),对产生大量的白烟产生了疑问。于是查阅资料: 资料卡:........产物是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HPO3(偏磷酸) 由小明查阅的资料看,他最初的疑问可能是: 。 分析:五氧化二磷和偏磷酸都会伤害人的身体,应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改进】 小明与同学一起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下图B):去掉铜片,将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在试管口各套一个瘪气球,用线固定。然后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白磷 红磷 气球 气球 。 。 热水 白磷 红磷 图A课本实验 图B改进实验 【观察现象】 可观察到试管中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气球的变化是 。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