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重点) 3.了解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4.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重点+难点) 5.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应对态度。(重点) 学习目标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的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趋势。 生产要素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趋势 形成)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华为手机:品牌设计:中国;操作系统Android :美国;摄像头和屏幕日本;部分芯片美国高通公司。 目前华为全球线下零售店超过35000个,同比去年增长了116%。其中,中国11000个,亚洲不含中国区域6500个,欧洲6200个,拉美1500个。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在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公司。 近期华为为响应莫迪“印度制造”的号召,在印投资1.7亿美元将建其海外最大研发中心。 海外投资、海外收购、海外并购 商品的买卖、销售 商品的生产、国际分工与协作 想一想 为什么一件商品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优势,有的国家劳动力较丰富,有的国家技术力量雄厚。 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1) 生产全球化 含义: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表现:许多商品(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商品的生产、国际分工与协作 意义: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各自比较的优势,促进国际分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①甲、乙两国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什么?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粮:800千克 肉:600千克 生产 或生产 甲国: 乙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肉:1200千克 粮:1000千克 生产 或生产 合作探究 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 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 特别注意:比较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优势,不是绝对的优势。从上述数据看,甲国每人的劳动生产率无论是生产粮食还是生产肉类,都与乙国有差距,但相比较来说,生产粮食的差距少些,这就是“比较优势”。 “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有绝对优势的一定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一定。 ②甲、乙两国进行贸易,双方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粮:800千克 肉:600千克 生产 或生产 甲国: 乙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肉:1200千克 粮:1000千克 生产 或生产 甲应主要生产粮食,出口粮食,进口肉类; 乙国主要生产肉类,出口肉类,进口粮食; (2) 贸易全球化 含义: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的交换(进出口贸易),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 表现: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如:签订贸易合同,签订购买合同,自由贸易港(区) 意义:有利于拓宽商品销售市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哪些产品具有优势?哪些产品不具优势? 我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像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具有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具备优势。 该怎么办呢?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处于产业链低端,竞争优势慢慢消失…… (3)资本全球化 含义: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投资全球化)。 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