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28135

【解析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782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人教,高中,历史,必修,第五
  • cover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 (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2.改良旗袍作为交织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服装,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30年代,阮玲玉、胡蝶等一批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如果中国政府决定以其申遗,你觉得下列哪种服装具有与改良旗袍类似的文化特征,可以与改良旗袍一并申遗(  ) A. 西装 B. 中山装 C. 连衣裙 D. 长袍马褂 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造成民国时期婚姻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辛亥革命以后 C. 日本侵华期间 D. 新中国成立后 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6.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上述材料说明(  ) A. 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B. 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 C. 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D. 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7.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A. 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 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 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 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8.小明看到了他同学的一枚邮票(如下图),其图案和历史课本上的很相似。下面是他俩的一段对话,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B. 这是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 C. 这部电影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主演的 D. 这是一部默片,但首映时极为轰动 9.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 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 映的是(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0.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 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 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 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11.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有下列写作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 B. “八五”“九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