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江南 --常州四大名园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所呈现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赏、回忆、叙述与绘制,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园林”的印象通过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例举了我国水墨大师的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通过本课教学和老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和园林的构成特点,更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常州园林属于汉族古典园林建筑。虽不及苏州园林历史悠久,盛名卓著,但常州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亦有着不少精巧别致的私家园林,诸如约园(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近园(旧作静园,常州宾馆内)、意园(魁星阁,县学街西)、半园(雪洞巷内)、寄园(白家桥之上塘)、聊园(北直街翔源观巷)、未园(常州市少年宫内)、韵园(娑罗巷内)、怡园(东下塘)、暂园(新市路)等共有四十多处,尤以明清两代为甚,虽历经城市变迁多有损毁,目前现存的仅有近园、未园、暂园,意园等,占地面积不大,但依旧继承和保留了江南地区汉族园林建筑的独具匠心,以及以意境见长,移步换景的特色,并且每个园林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 从小学高年级水墨画学习的要领看,本课的选材、立意应当归结到“艺术提炼”。“艺术提炼”是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重要的一项。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水墨画大师李可染的两幅《谐趣园》进行欣赏、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写实”与“写意”的区别,懂得“学会取舍”“去粗取精”是必要的艺术加工和艺术提炼。教师通过简练的用笔勾勒以及墨色晕染示范水墨园林的表现技巧,并带领学生大胆进行尝试,鼓励学生运用简练的笔墨,凝炼地表达自己内心对我国古典园林意蕴之美的感受。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古今画家的水墨园林作品,师生间、生生间展开教学互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艺术提炼”的魅力所在。 除名家作品外,教材还选取了三幅儿童水墨园林作品供学生欣赏借鉴。儿童的作品大胆、直率、充满墨趣,既反映出园林的一般特征又有儿童对园林美景的情感表达,亭阁、长廊、山石、花木等一一呈现,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提炼手法———简约、单纯、充满童真。 学生情况: 学生在之前学习、了解、接触过水墨画工具,由于水、墨、色的调和应用能够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因此,学生们对水墨画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另外,园林也是学生们在学习之余随家人常去游览之地,他们对园林的特点有所了解,但是对我国南、北方园林的不同之处却知之甚少,需要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视频和图片加以启发和引导。 教学方式、手段: 新课标提倡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地讨论和探究,提倡知识的综合性。本课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探究法、组织讨论法、互动交流法、综合演示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开展师生间、组员间、同伴间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 关注该课的生成性及其研究内容和方向。 2. 就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和易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提出科学智慧的解决之道,并概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 3. 关注教学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结合教学内容,提示在该课何时巧妙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率的思维活动。 4.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某些方式方法的提示。 合理而适度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美术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的培养尺度以及在课中“量”“时”“度”的把握。 5. 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示范时机、示范内容和示范要求,注意教师示范的良性生成。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欣赏视频及园林图片,带领学生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