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35327

上海浦东区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写作优秀范文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9次 大小:25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上海,东区,2021届,高三语,文一,写作
  • cover
浦东区(6 篇) 生活中处处有墙,有时帮我们划出界限,有时也会挡住我们的视线……其实,人们心中往往也有这样一道墙。就此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心墙(64分) 古希腊德菲尔神庙的神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这个终极挑战颇难,但它是我们必须不懈解疑的困惑,我认为解疑的方式,即是筑好心中的那堵墙。 首先,毋庸置疑,墙代表着一种界限。圈起心中的一方土地,提供了我们向外反省的空间。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时,不顾外界事物,筑好心墙,不断向内自省,不断思考自身。《百年孤独》落笔的那刻,或许我们离终极问题的答案进了一步。若我们模糊了这堵心墙的存在, 乱花迷人眼的那个仅有外显愉悦的失乐园正在向你招手,我们不再抽身十字街头迈向象牙塔。若我们自己的那方净土渐渐杂草丛生,脱离了心墙,我们将会缺少自省,止步不前。 然而,正如马克思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仅仅有内省当然不能让你认识自己,向外映(印)证内心也是认识自己的另一条途径。 而心中的那堵心墙,在我们与外界的连(联)系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就像一张网,维持这张网平衡的重点即结点分明,距离适当。当力与力矩达到平衡关系,系统才能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关键在距离,心墙平衡我们与外的距离。 朱光潜先生曾提过,为了更好地理解外物,我们要拥抱距离。我们唯有稍稍远离事件本身,情绪不被牵扯,利益不再相关,这个时候我们便能站在“人生的后台”,看清外物,从而借以外物,认识我们的内心。若没有这堵墙带来的距离,我们会不断被牵扯进乱丝之中,挣扎着无法抽身,更别提自我认识。 由此观之,筑好心中的墙,既帮助我们向内自省,又能置我们与外物一个合适的距离,借由外物反映我们的内心。 值得注意的是,把握分寸,切忌把心墙筑得太高。“人想要有出世的精神,要做入世的事。”当心墙过高,我们会失去与社会的联系,“孤芳自赏”很容易让人落入一种自恃(视)清高、傲立于万物之上的陷阱之中。如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完全不与世界联系,最终导致了挽回无界的灾难。当我们的世界只有我们时,就好比萨特那个封闭幽暗的监狱,我们会渐渐因此迷失自我。 现如今,一些年轻人红灯酒绿的社交,另有人过度封闭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的方式都会迷 失自我。根据自身情况筑一堵既能给我们留自省净土又能让我们彼此沟通的心墙,乃明智之举。愿我们 都能筑起心墙,在追求“认识你自己”这个终极命题上,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漏风之墙 (63分)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围城中,处处都有墙,有时划出界限,有时反而挡住我们的视线。于人心,我们也有这样一道墙,时刻存在于心中。 使人类在不断进化中超拔于动物之上的,是不断的思考,在思考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我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加固加深,构成了我们心中的那堵墙,即自我认知、自我意识之墙。依我之见,面对人心之墙,我们应在保存墙体的同时,挖出孔隙,探求外界的世界。 保存自我意识之墙意味着保留思想的独特性,在信息化的当下,人与人距离不断拉近,边界感的概念一度被弱化,同质化统一化的思想使我们的个性被埋没在人群中。而保有这堵墙是保护人心独特之思想的途径与渠道,正是建立在自我认知之上的思考使我们不如柳一般随波逐流,而是强化了与他人、社会普遍潮流的距离 然而,自我意识之墙虽有益处,却仍不免带来盲点。 在《信息的骚动》一书中,作者阐述人们生活在信息的茧房中,只接受符合自我喜好的信息,进而束缚桎梏自己,自我意识之墙同样如此,当我们集中于自我认知时,便无形中带着个人主观“偏见”去看待事物,视线遭到蒙蔽,使我们与真相愈发遥远,牛津词典用“后真相时代”来概括这一现象,近日,网络上遭受人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