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401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 识 厘 米 北京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32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京
  • cover
认 识 厘 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 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两天吃的一样多吗?(原因: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 (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