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42707

《读书:目的和前提》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42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精品,教案,统编,高一,必修
  • cover
《读书:目的和前提》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读书:目的和前提》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1.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黑塞爱好音乐和绘画,他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以至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代表作有《在轮下》《荒原狼》《彼得卡门青》《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其中《荒原狼》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3.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的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 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份授予五个奖项的获得者。文学奖就是奖项之一。 文学院院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不予考虑。推荐书每年1月1日前交瑞典文学院,11月1日前后公布选拔结果。授奖一般是因为某作家在整个创作方面的成就,有时也因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 一百多年来,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年奖金由二人平分。 根据创立者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如今以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 4.随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三、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