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43515

2.2《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206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红烛,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红烛 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近日,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_____?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_____。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问:(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_____”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牵肠挂肚 权衡 登堂入室 大动肝火 B.耿耿于怀 考量 登堂入室 大惊小怪 C.牵肠挂肚 考量 无伤大雅 大动肝火 D.耿耿于怀 权衡 无伤大雅 大惊小怪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诗词还需要韵律吗?作者也许是不会同意的。 B.这样做是不是符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呢? C.这是否尊重了诗词作者和违背了古诗词的音韵规律了呢? D.诗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B.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C.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D.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4.下面对《红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 B.②③两节诗人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C.“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D.诗的最后一句,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5.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邮箱,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 修改:①将“_____”改为“_____”; ②将“_____”改为“_____”; ③将“_____”改为“_____”; ④将“_____”改为“_____”; ⑤将“_____”改为“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