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51003

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 必修1 3.2.4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6-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45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设计,实现,程序,结构,循环,语言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while语句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和 教学目标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while语句 教材内容: 3.2.4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 2.while语句 适应的课程标准: 1.7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标: ●掌握while语句的格式。 ●学会使用while语句编写循环结构的程序。 ●学会按照问题需求,抽象问题的本质,建立问题模型,设计相应算法,编写Python语言的程序,从而掌握编写程序的过程与方法。 指向的核心素养: ●计算思维:(1)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2)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需要安装Python编程环境。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体验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猜数字游戏。 猜数字游戏:给定一个数字让用户猜,用户输入猜测的数字,计算机给出相应的提示:“偏大”、“偏小”或“正确”。若所猜数字正确,则游戏结束;否则继续猜数。 让学生体验几次猜数字游戏,随后回答如下的问题: 问题1:每次猜数字的过程中,计算机程序是否重复执行了特定的步骤?这个重新执行的特定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户输入猜测的数字,若正确,游戏结束;若猜测的数字偏大,显示“偏大”,继续猜数;若猜测的数字偏小,显示“偏小”继续猜数。 问题2:每次猜到正确数字的次数是否相同?用for循环能够实现猜数字的游戏? 参考答案:不同。for语句用于循环次数明确的问题的编程,而猜数字游戏每次运行循环的次数都是不同的,因此无法使用for语句来编程解决该问题。 通过体验猜数字游戏明确本节课的任务。通过问题1让学生明白猜数字游戏的过程本质上是循环,通过问题2明确该猜数字游戏与上节课用for语句实现的循环算法问题不同,它的循环次数是不确定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while语句。 新课教学 如果循环的执行次数是未知的,可以使用while循环来编程解决该类问题。 ●自主学习--while语句的格式及其使用 (1)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while语句的格式和的使用。 while循环的格式: while 条件: <循环体> while循环在执行时,首先会判断条件是否为真,如果条件为真,执行一次循环体,在此判断条件是否为真,如果仍威震,那么再执行一次循环体,以此类推,直到条件为假时推出while语句。 while语句的使用: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4万千米,一张A4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将这张A4纸不停的对折,请问对折多少次,纸的厚度将到达月球? d = 38.4 10000 1000 100 10 # 地月距离 h = 0.1 # A4纸的厚度 c = 0 # 对折的次数 while h <= d: c += 1 h = 2 print(c) (2)while语句程序填空 完成程序填空:程序从命令行输入一个大于1的整数,能够判断该数是否为素数。根据素数的定义,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所以判断n是否为素数,只要判断2到n-1是否存在n的因数即可。 分析该问题,只需要找到2到n-1中的第一个因数就能证明n是非素数,程序便可以输出结果,所以不需要把2到n-1的所有数字都进行检验。但是,通过几次检验找到因数是不确定的,所以该问题适合用while语句编程解决。在解决该问题时,可以先假设n是素数,然后依次检验2到n-1的数字,找到第一个因子,假设不成立,循环结束,程序输出结果;如果2到n-1没有一个数字是n的因子,假设没有被推翻,n是素数。 参考答案(划线处为填空): n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