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5310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课件(46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7970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大一统,国家,兴盛,社会经济,文化,繁荣
  • cover
(课件网) 主讲人:桐乡十中 费远卓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夏 商 周 BC221 秦 汉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 北 宋 南 宋 元 明 清 背景: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时间: 人物: 都城: 1368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 (今南京) 南京明故宫遗址 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应天(南京)迁至北京 一.明帝国的兴衰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2、明朝的统一 (1)明代前期 政治: 经济: 外交: 表现 影响 (2)明中后期 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 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 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郑和下西洋 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 改革赋税制度 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措施 影响 3、明朝的统治的兴盛 传16帝王,享276年 黑暗明朝 腐朽明朝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土地兼并严重 灾荒严重,赋税繁多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不断被激化 4、明朝的衰亡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起义的烈火燃遍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几百万民众,持续了近二十年。 --明末农民起义 朋党之争,宦官专权 1644年4月,百万大军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4、明朝的衰亡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 吴三桂 1612—1678 明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明亡后摇摆不定。 1644年,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山海关,联合抗击李自成。 清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在山海关与清军交战失利,被迫退回北京,后转战各地。 1645年,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遇难。明末农民起义的高潮结束。 5.农民起义的失败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44年,清兵入关 1627年,农民起义 1644年, 明朝灭亡 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 1.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二.清帝国的兴起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清初的统治 弊策: 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后果: 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调整: 清初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影响: 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1. 2. 明清政府 西南 西藏 西北 1. 2. 3. 1. 2. 3. 归纳明清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东南沿海 民族政策 明朝: 清朝: 台湾 东北 北方 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明) 东南沿海: 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当时人们称之为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 结果(历史意义):抗倭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1. 2. 明清政府 西南 西藏 西北 1. 2. 3. 1. 2. 3. 东南沿海 民族政策 明朝: 清朝: 台湾 东北 北方 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置台湾府 归纳明清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