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63977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13.1.1 离子的检验 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6036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科版,化学,高二,下册,-13.1.1,离子
  • cover
13.1 离子的检验 一、设计思想 物质的检测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对于无机物的定性分析来说,这些组分通常为元素或离子。本节主要学习的常见离子和物质的检验就属于定性分析。 这些检验的原理大部分已在学习元素化学时就学过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引路。本课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检验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定性分析实验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主题“检验一些无机化合物”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对于无机物的定性分析来说,这些组分通常为元素或离子。学生除了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外,还将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高一、高二某些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将通过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深化对离子反应的认识等等。 教材以物质检验为载体,着重发展学生的实验没计和逻辑判断能力,对每一类检验均以课堂实验作为范例,详述设计过程,然后在学生实验中计学生自己设计方法,慢慢感悟。与定量测定相比,物质的检验也极富创造性(因为一般存在多种检验方案,学生可以分析各个方案的合理成分,形成自己的方案)。因此,本章对于学生学会用实验来解决简单化问题的作用,是其他章节无法替代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较多的离子反应,对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以及其他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二学生大多数已具备一定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能力;但少数同学基础落薄弱,缺乏对元素知识的方法、学习效率低;同时,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往往不够全面,往往会遗漏信息,分析小结和科学表达能力尚待提高。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阴阳离子检验的原理,学会检验阴阳离子的操作。 初步学会简单的物质鉴定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理解多种物质鉴别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简单的物质鉴别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过程与方法】 认识物质检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在物质检验中,认识从现象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获得结论的乐趣。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阴阳离子的鉴定。 物质鉴定、鉴别的原理,根据实验过程进行推理。 教学难点:物质鉴别、鉴定的实验设计。 六、教学流程 流程说明 学生活动1:学生完成一系列简单物质的鉴别。 教师小结2:教师小结选定物理方法鉴别物质。 学生活动3:学生完成NH4Cl、NaCl、Na2CO3三种白色固体的鉴别。 教师小结4:教师小结无机物物质鉴别离子检验的化学方法。 实验设计5:小课题———学生完成NH4Cl、(NH4)2SO4、NH4NO3和(NH4) 2CO3多种物质的鉴别。 教师小结6:教师小结阴阳离子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7:学生完成混合溶液中离子鉴别的推断。 教师小结8:教师小结离子检验的要点。 学生活动9:学生独立设计鉴定硫酸亚铁铵固体并动手操作。 总结10: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点。 七、教学内容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主题的引入 [课题引入] 物质的检验属于化学分析,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物质检验的踪影,比如水质、空气、食品、装潢等等,通过一定的检验能确定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所以物质的检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古时候,人们往往从状态特征来区分和鉴别物质。例如,汞因“其状如水似银,”被称为水银,又叫“流珠”。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渐渐发展到通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识别物质。例如,“以火烧之,紫青烟起”来区别硝石和芒硝。 从古至今引入学习主题能激发学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