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72040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5.3 内能 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397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
  • cover
5.3 内能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所需知识涵盖了热、功、能、力等部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演绎、表达能力和操作技巧等能力,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求具有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体会科学方法、团队精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和应用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并渗透内容与形式的联系、一果多因的多样性联系等辩证观点。 本节通过对生活情景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生活实例、自主实验的分析讨论引进热运动的概念,通过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归纳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已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研究新问题中的应用。然后学生又运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感受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铁丝、打火机、小锤、温度传感器、气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质量相同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红墨水、打气筒等。 3、PPT幻灯片、Seewo同屏助手等。 五、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 第二环节,通过分子动理论的复习,知道内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环节,通过实例和实验,讨论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能的转化。 六、教学过程: 课前思考 (1)把子弹射入木桩,最终子弹静止于木桩中。提出问题:子弹的动能哪儿去了? (2)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为什么会不停地跳动? 课堂教学 1、内能 (1)类比: 宏观上,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动能;微观上,分子因为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 在弹簧两边各串一个小球。 用力拉伸弹簧到这个位置之后,弹簧有向内收缩的作用力,两个小球有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用力压缩弹簧到这个位置之后,弹簧有向外的作用力,两个小球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物体具有的这种潜在能量我们称之为势能。 同样道理,分子间相互远离时,分子间主要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两个小球有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分子间相互靠近时,分子间主要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两个小球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 (类比得到)我们把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2)定义: 我们知道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将一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时,我们只研究它当中的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有没有实际意义?两个呢?那应该研究几个?应该研究物体所包含的所有分子! 所以,我们用一个新的物理量,“内能”,来表示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所以单位也是焦(J)。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温度为0℃时,物体的内能为0J吗?温度降低到零下℃时呢?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内能为0J吗?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动能不可能为0J 因此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4)问题: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都是一样的嘛? 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从定义上切入:物体内所有分子(质量);分子动能(温度);分子势能(体积、状态)。 解释:组成物质的分子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改变。而分子的距离变化宏观上的表现就是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