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欣赏课《花儿与少年》是选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的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根据青海民歌“花儿”的曲调改编的管弦乐小品。其情绪活跃,又寓意双关,多侧面地渲染了似花季节的绚烂多彩,带给听众西北高原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歌舞嬉戏的生动情景。乐曲为羽调式,由引子、A、B 、A ’和尾声五部分组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儿”的特点,听辨出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节拍;哼唱并用腿和手配奏主题音乐,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用听听、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多版本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分辨乐曲的结构、背唱第一主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一组有关土楼、牦牛、青海湖等图片导入新课,介绍西北地区青海省的美景由此进入今天的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风景优美地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受新课 (一)初听全曲 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地、抒情地) 2.结合歌曲的标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标题中的“花儿”的? 3.播放有关“花儿”的一小段视频,让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中人物的唱法、服装、音乐的特点来总结下“花儿”的音乐特征。 4.介绍“花儿”。 (二)分段欣赏(出示曲式结构图) 1.播放引子部分,提问用什么器乐演奏的?(小提琴、钢琴) 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欣赏A部分 提问:(1)这一部分的音乐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2)第一部分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它是用哪种乐器来表现这种欢快活泼的情绪的呢(导出乐器“双簧管”) (3)介绍双簧管、音色。(双簧管音色明亮、清脆,正是这种音色更能表现第一主题的情绪) 再次欣赏,思考:主题一的旋律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演奏的乐器都有哪些变化? 3.欣赏B部分 (1)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抒情地、歌唱地、优美地) (2)对比A部分,完成表格。比较两部主题在速度、节奏、节拍、情绪上的不同。 4.欣赏A’加尾声 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在情绪上有变化吗? (三)完整欣赏 提问:完整欣赏全曲,说说用了哪些主奏乐器演绎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一种连续和完整性,分辨乐曲的主奏乐器) (四)介绍作品 (五)跟着钢琴哼唱第一主题《四季调》旋律,感受青海民歌的韵味。(设计意图:通过哼唱让学生体验“花儿”的民歌韵味) 三.实践活动 用手和腿给主题一配上伴奏,增加乐曲的律动感和节奏感。(设计意图:该作品虽采用器乐小合奏形式,但作品还很清晰地表现了原本的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因此音色的感受、节拍对比的体验尤为重要。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击身体来带领学生体验。) 四.拓展欣赏 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绎的《花儿与少年》 (设计意图:该曲表现方式多种,通过跨界音乐的代表“女子十二乐坊”演绎的该曲,给听众不一样的欣赏感受,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民歌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喜爱中国民歌。) 五.课堂总结 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初听、复听,通过演唱主题旋律,用声势练习让学生真正体会、理解、表现音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