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7738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原卷板+解析版)湘教版必修1

日期:2024-05-0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2116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测试,必修,教版,解析,卷板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0·青岛高一检测)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考古学家宣称,他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肉食恐龙足迹,该化石标本长达57.5 cm,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肉食恐龙足迹之一。据此推断,在距今1亿年前,陕西中南部存在过大型的兽脚类恐龙。据此回答1、2题。 1.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2.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解析】1选D,2选B。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恐龙脚印化石形成,首先需要潮湿的环境,其次,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发生沉积,最好地势要低。   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4.该图反映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C.环境向恶性发展 D.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 【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由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人口素质过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4题,该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   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N2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6.此图可以说明 (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5选A,6选D。第5题,大气中的CO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机物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积累而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采掘、利用、燃烧生成CO2、CO等,又释放到大气中。同时,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吸收O2、放出CO2;植物吸收CO2,放出O2。第6题,②③④都是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正确表述。   读中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反映了中国地表风化壳的变化是 (  ) A.向东向西 B.由南向北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东北 8.比较四个地区的土壤,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 B.④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C.④地区的化学风化较强,②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 D.③④地区的风化壳最厚 【解析】7选C,8选B。第7题,图示年均气温逐渐降低,年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反映了我国由东南向西北的变化特点。第8题,①②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由于生物生长旺盛,且降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④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温差较大,物理风化较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形成过程、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其微生物活动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地区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淋溶作用最强的是 (  ) A.尼罗河流域 B.刚果河流域 C.莱茵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10.土壤形成速度较快地区的水热状况特点是 (  ) A.阴冷潮湿 B.高温干旱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解析】9选B,10选C。水热组合状况与岩石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