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到了宋朝,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据说,有一天,宰相范质坐着奏事,宋太祖借口眼睛昏花,让他们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其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从此,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什么发现? 它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大肆杀戮功臣,连他的皇太子也看不下去了。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第二天,太祖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太祖说:“有棘会扎手的,我把棘给你去掉,岂不更好?” 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胡惟庸恣意妄为 明初相权扩大 妨碍皇权 高度集中 元朝相权过重 朱元璋废宰相加强皇权后, 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 “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大权尽归内阁)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批红”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时期) 侍从顾问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图表说话 参与机务 内阁首辅==宰相 ? “部权尽归内阁” “部权尽归宰相” 想一想 内阁制与宰相制比较 内 阁 制 宰 相 制 相同 不同 职权 地位 对皇权影响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制度赋权,法定 皇帝信任,非法定 参与决策 侍从咨询 无决策权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材料二:内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相”———首席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一一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一:(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 ———钱穆《国史大纲》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议政王 大臣会议 议政王 大臣会议 内阁 南 书 房 皇权扩大 军 机 处 皇权顶峰 皇权受限 顺治 康熙 雍正 解密军机处 秦朝 汉朝 隋唐 元朝 宋朝 明清 明:废除宰相设立内阁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三分相权 设中书省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 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质疑再探 有告之者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 17-18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英国议会大厦 处死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