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1 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史;(2)了解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和主要应用;(3)牢记上网行为规范。 技能目标:会使用网络查找信息。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网络、维护网上文明、遵守网络道德法规的思想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因特网提供的服务与应用。 难点:让学生牢记上网行为规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遵守。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相对较抽象,通过使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感知网络的丰富信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分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因特网的认识。 四、教学环境与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使用平板电脑)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2分钟) “上网”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愿意听到的词,我曾在课下打听过:你们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都做些什么?答案惊人地一致:好玩!可以聊天、玩游戏!我们现在所说的“上网”指的是上因特网。同学们,你们如果只是这样地使用因特网,那可真是“大材小用”了! 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详细而深入地了解因特网。 倾听 通过课下询问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学习目标 (2分钟) 1、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史。 2、熟悉常用的因特网服务,知道这些服务的特点。 3、熟悉主要的因特网应用,体验因特网的应用。 4、感受因特网的魅力。 一位学生起立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39分钟) 一、因特网的出现(25分钟) 【小组活动】(20分钟) 1、每个小组选择一组通信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记录表。(10分钟) 2、展示分享(8分钟) 教师将每个小组完成的记录卡拍照上传到大屏。 3、总体评价(2分钟) 师生共同评出前三组。(内容比较全面,字迹比较工整) 【教师讲授】(5分钟) 互联网的起源 关于互联网的简单介绍 从计算机网络的整个发展进程中看互联网的出现 第一组:烽火台、驿站、信鸽 第二组:电报和电话 第三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 第四组:计算机 第五组:计算机网络 第六组:因特网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汇报。 倾听 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回答问题。 全班观察回答。 倾听,列举自己身边的案例。 全班齐读一遍。 通过小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其次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师总结概括,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因特网的出现。 结合学生 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本内容不易理解且有些过时,没有深入讲解,只让感兴趣的学生课下了解。 通过“第一个网站”视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万维网服务是什么服务,学生更易理解与记忆。 通过对我国网民的因特网应用情况的大数据进行简单的排名分析,了解常用的因特网服务,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更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共鸣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在网络世界里生存。 二、因特网服务(6分钟) 大家平时用的很多的就是QQ聊天、在线游戏、搜索下载MP3,这些功能我们称为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远不止这些。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类。 1、电子邮件服务 网络服务“家族”中的元老 qq、163、新浪、搜狐等 使用电子邮件服务的双方不必同时在线(思考:为什么?) 2、文件传输服务 网络服务“家族”中的元老 提供文件上传和下载服务 随着信息获取方式和文件传输方式的不断改变,FTP的使用减少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进一步了解它。 3、万维网服务 播放视频片段“第一个网站”,让学生从中理解万维网服务提供的是什么服务。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 超文本技术(讲解) 几乎所有的网络活动都可以基于万维网服务进行。 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