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1569

名师导学——21 曹刿论战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217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名师,导学,曹刿,论战
  • cover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 )/彼竭我盈( ) 望其旗靡( )/小信未孚( )/夫战( )/牺牲玉帛( ) 2.《曹刿论战》选自《 》,这部书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本文交代了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交代了战争地点: ;战争的结局是_ ,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齐师伐我( ) (2)曹刿请见( ) (3)衣食所安( ) (4)弗敢专也( ) (5)对曰( ) (6)小惠未徧( ) (7)民弗从也( ) (8)弗敢加也( ) (9)必以信( ) (10)战则请从( ) (11)公将鼓之( ) (12)齐师败绩( ) (13)公将驰之( ) (14)下视其辙( ) (15)遂逐齐师( ) (16)既克( ) (17)公问其故( ) (18)夫战( ) (19)彼竭我盈( ) (20)望其旗靡( )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3)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4)虽不能察。古义: ;今义: (5)神弗福也。古义: ;今义: (6)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 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登轼而望之。| 故克之。 B.战于长勺。| 胡不见我于王。 C.登轼而望之。| 仰而视之曰: D.公问其故。| 下视其辙。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 (1)何以战( ) (2)必以分人( ) (3)必以信( ) (4)可以一战( ) 7.下列各句中没有倒装语序的一句是 (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何以战? C.宋何罪之有? 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9.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原句。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 , 。”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其原因是:“ , ,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其原因是:“ , , 。”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问答,引导鲁庄公由信赖神鬼转向取信于民。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认为鲁国可以迎战齐国,是因为鲁国的军事力量与齐国不相上下。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扩展阅读 (一)人贵自知 选自《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①:“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③,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杜子:楚国大臣。 ②睫:睫毛。 ③庄蹻(jiǎo):战国时楚国人,公元前303年至前301他率众起义,一度攻下楚国首都郢。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楚庄王欲伐越( ) (2)臣患智之如目也( ) (3)自见之谓明(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13.文中指出“目”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14.本文以目喻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年羹尧善战 选自《啸亭杂录》 年征青海日①,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③,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④,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⑤,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