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18722

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练习)

日期:2024-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99864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必修,第二,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
    (课件网)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地形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 同。一般来讲,降水较多、人口密集,降水较少、人口稀疏 水文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由于土壤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人口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开采区也是居民密集点 矿业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口分布特点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 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治 因素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传统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课件网)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②④⑤⑥⑧ 人口流动 ①③⑦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 主要 原因 自然环境变迁、经济差异、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等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 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给迁入地带来住房、交通、就业等压力 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 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安管理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促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 土地资源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