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2995

25.《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55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 cover
25.《论语》十则(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 ) 罔( ) 殆( ) 诲( ) 弘( ) 凋( ) 恕( ) 勿( ) 施(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见贤思齐焉 (4)吾与点也 (5)富而可求也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D、“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 体散文,是记录    的书,共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 6、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 B、传不习乎 (习,复习)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 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 。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10.儒家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于这句话应该有不同的看法。联系社会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25.《论语》十则 1. yùn wǎng dài huì hóng diāo shù wù shī2.(1)诚心诚意(2)诚实(3)看齐(4)赞赏(5)求得,追求3. (1)“说”通“悦”,愉快。(2)“女”同“汝”,你。(3)“知”同“智”,智慧。4. B,“知”是聪明智慧之意。5.(1)儒 语录体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篇。(2)丘 仲尼 春秋 鲁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仁” 6.D、恕,不是宽恕,而是宽容。7.D A“说”通“悦”。B“女”同“汝”。C“知”同“智”。8.(1)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9. B,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10. 答案提示: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认识这句话:一方面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多替别人想想;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宽容是有限度的,对待罪人,还要给予应有的惩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