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2996

26.《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79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 cover
26.《鱼我所欲也》(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故不为苟得也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本文的作者是 ,名 ,字 ,是 时的 家、 家、 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人名) 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 有 之称。其思想核心是 、 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二、综合园地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6.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7.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8.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9.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 一、课文检阅 1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课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对于文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理充分,富于雄辩。开篇,便以人们要舍鱼而取熊掌的普通事例为喻,将人们引到自己的论题上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B、在文章中部作者逐层分析。首先阐明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从反面说明义重于生。既而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C、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最后孟子以行道之人、乞讨之人弗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生活中人们是常常能做到舍生取义的,说明义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 二、美文点将 君不侮臣 刘向 赵简子上羊肠之坂①,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 ”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 ”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为死而又死。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 ”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 ”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②,则使③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①坂:bǎn,山坡,斜坡。 ②使:动词,充当使节。 ③使:名词,使者。这里指外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