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633877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29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34717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课件,29张
  • cover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坐而论道 站而论道 跪而论道 宋 明清 汉至唐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思考: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 坐着(隋唐) 跪着(明清) 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卷59 材料三: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统领各部,宰相权力扩大。 材料四: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从此撤销宰相。 ④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 ②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①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③现实原因:明太祖废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废宰相 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的机会,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中书省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学思之窗 ⊙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主,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固然可以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2、你是如何看待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积极: ②消极: 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形成君主的独裁专制。 没了丞相,每天要批N多奏折 太祖很累 朕当了皇帝还上夜班 我太难了 ①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太祖累到吐血啊!!!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二)内阁的出现 成祖时就设立了内阁,帮助他处理政务 今晚加班有盒饭哦~ 1、原因: 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2、内阁形成过程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