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58479

2《回延安》2课时课件(共54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2次 大小:2201212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回延安,课时,课件,54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回延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重点)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难点)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杨洪基演唱的《回延安》 2.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诗人受到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他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书写这次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起兴、比喻。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听读、跟读。 朗读指导:①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②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注意朗读时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③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 2.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 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明确: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三)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学法指导】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理解动词的含义,把握所写对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