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60240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12.“制造”积木块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0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华中,师大,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制造
  • cover
“制造”积木块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了解过程的作用。   2.学习编写主过程。   3.能调用子过程。   4.感悟过程调用的某些技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子过程与主过程的关系,并会灵活地在主过程中调用子过程。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其它类型“积木块”的绘制与累积。 三、教学策略:   教法:任务驱动法 本课内容对于刚接触logo 语言的学生来说确实较难,因为“宝塔”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会以一 种惯性的思维来考虑图形的绘制,即运用命令一笔一划的绘制出“宝塔”。为了让学生走出这一误区, 教师首先应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认真仔细的分析要画的图形,并将图形进行剖析, 使之简单化。即将复杂的“宝塔”分解为一行行的积木块,再将一行行的积木块分解为一个个大小 相同的正方形。用图片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展现这一过程,使学生领悟到原来“宝塔”就是由许多 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积木块搭建起来的。 学法: 教师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面上给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参与,观 察与思索,切实体会到难题被逐步分解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小问题,从而增加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可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交流讨论、上机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方法。教师对认真研究问题的小组或个人予以奖励,同时给予具有建设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扫除难关。 四、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每台电脑均安装logo 语言程序) 五、教学过程:   (一) 巩固旧知 定向引导   1.?在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在 logo 的世界里如何“制作”积木块,可是由于老 师最近太忙,对于如何“制作”象正方形这样的积木块已经忘记了,有谁能帮帮老师呢? (调动学生积极回顾编写、定义、执行过程的相关知识,同时为今天的学习内容做好铺 垫)   2.?大家都会指挥“小海龟”制作积木块,真不错!那今天就请各位小建筑师们利用积木块 做个游戏--巧用积木块搭建物体。看哪位建筑师能高效和优质的完成这一任务。出示 “宝塔” 图,请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取以下信息:   (1) 宝塔共有几层?(9 层)   (2) 每层木块的数目与层数的关系是怎样的?(相等)   (3) 每层木块的大小形状都怎么样?(一样)可以采用什么好的方法画呢?(调用过程)   (4) 你准备怎样搭建这座“宝塔”?将你的打算写下来。   (二) 探索发现 感悟新知   1.学生参照和尝试书中小明、小东、小青的做法,比比看谁的方法最简捷。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小青的做法最简捷。因为计算机有“记忆”功能,只要“教”一次,“小海龟”就记住了。 可以避免人们许多重复工作。   2.?学生尝试指挥“小海龟”调用正方形过程单独绘制“宝塔”的第1 层、第2 层、第3 层,体会 绘制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主过程中调用相同的子过程 zfx。   3?不同点:调用次数不通,但次数与层号是一致。尝试并思考:要想将第1 层和第2 层连起来绘制,“小海龟”每画完一层后,应该停留在何处最 合适?参照书中小东的做法:先将积木组合成行,共组合9 行。观察“小海龟”绘制不同层时 起止位置的变化,尝试用何种语句解决这一问题。   4.?尝试组合每一行,搭建出“宝塔”。小组交流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并将自己的困难记录下来。   5.讨论并修正子过程d9h,为了保证宝塔的完整性应该除去d9h 中的“bk 9*:20+10 lt 90”语句。 总之,无论绘制多少层的“宝塔”,最后一层的语句中都应除去“bk n*:20+10 lt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