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667378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学案含解析(5份打包)岳麓版必修3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4863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学案,必修,岳麓,打包,5份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 标 阐 释 时 空 构 建 1.开眼看世界:知道“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历史意义2.体用之争(1)识记洋务派的思想主张(2)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掌握早期维新派思想立场的变化、代表人物及社会影响3.维新思潮(1)掌握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2)掌握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的内容及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9页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及其实践 (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②《四洲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③“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评价:“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 1.背景: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西学的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洋务派与顽固派 (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②政治文化格局。 (3)顽固派与洋务派在许多问题上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3.评价: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③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④舆论环境。 4.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点,是⑤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三、维新思潮 1.产生原因 (1)中法战争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2)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①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 a.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 b.目的:借用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③儒家经史相融合。 (2)梁启超 a.代表作:④《变法通议》。 b.主要思想:积极宣传⑤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谭嗣同 a.主要著作:《仁学》。 b.主要思想: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⑥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 a.主要著作:《天演论》。 b.主要思想:借用⑦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重要性。 c.地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论战 (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洋务派。 (2)内容:要不要⑧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4)影响: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深度点拨] 1.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我们要全面看待: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方向,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并不深入,而且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也没有付诸于实践。 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蒙作用。 [教材互补]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