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70116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 化学与STSE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课件 (共94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62002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化学,2021届,ppt,94张,课件,变化
  • cover
学 案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化学与STSE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1 体系构建 · 串真知 2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3 知识深化 · 精整合 4 典题精研 · 通题型 5 预测演练 · 明考向 1 体系构建 · 串真知 2 真题回放 · 悟高考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8.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1.(2020·全国卷Ⅱ·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A 【解析】 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正确;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正确;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正确。 2.(2020·全国卷Ⅲ·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C 【解析】 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说法正确;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说法正确;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说法错误;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D说法正确。 3.(2019·全国卷Ⅰ·T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A 【解析】 氧化铁是红色的,俗称铁红,所以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 4.(2019·全国卷Ⅰ·T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5.(2019·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C 【解析】 高纯度的硅用作光电转化材料,如光感电池;储存材料,如芯片等,A正确;铝合金材料质量轻、硬度大、耐腐蚀,广泛用于制造高铁车体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去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