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要算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它和第12课《我们的好朋友》、第14课《当冲突发生》,同属第五单元“同伴与交往”。这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这三课层层递进,从交朋友到做受尊重的朋友,再到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引导学生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 课标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4条“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 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因此,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体会和理解诚信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失信行为带来的后果,懂得诚信待人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诚信的意识。能够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纠正自身存在的失信问题,努力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学情分析: 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于诚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是粗浅的,在个人体验上也不够完整和深入。在生活中,学生难免有失信行为,很难做到自觉地、有意识地对他人和对自己守信。因此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意识,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纠正自身存在的失信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在生活中能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2、从诚信故事和失信故事中受到启示,明白诚信受人尊敬,失信害人害己。 3、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纠正自身存在的失信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难点:充分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关于诚信、失信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成语,导入课题 出示ppt,学生猜诚信成语,师引入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故事引领,感悟诚信 1、听故事,感悟诚信。 出示视频《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学生观看视频。 师:好,视频看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小华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交流。 指名让学生回答。 师: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华盛顿从小就是一个诚实不撒谎,做错事能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正是因为他这种诚实的品质,华盛顿后来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学生:你们如果做错了事,怎么办? 启发学生:从小做个诚实的人,做错事能勇于承担。 贴板书:诚实不撒谎 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这颗诚信大树结出了两个又大又圆的果实,一个是诚实不撒谎,一个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做错事能勇于承认错误。 那诚信还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2、自主阅读98页小故事。 小组交流:你认为李媛是个讲诚信的人吗?为什么? 假如李媛没有及时解释失约原因,她是否还是说话算数的人? 启发学生说出诚信的另一方面:诚信还是说话算数,不失约。 教师总结:在特殊情况下,没有履行诺言,及时和对方说明情况,得到了别人的谅解,这不属于不守信的行为,反之无缘无故不遵守诺言也不加以解释,才是不守信的表现。 3.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诚信故事 小组交流:你们眼中的诚信是什么? 4、观看微视频:师总结诚信。 三、反面事例,感悟诚信 1、出示视频《西游记》第八十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的故事。学生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引导思考:老龟为什么把唐僧师徒扔进水里呢? 师:唐僧师徒四人说话不算数,失信与老龟,被扔进了河里,经书也湿了,这都是因为失信造成的呀。 学生分享失信故事《狼来了》 师总结: 失去诚信的孩子,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失信故事。 四、任务驱动,学以致用 师: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