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673968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时作业含解析(4份打包)岳麓版必修3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696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作业,必修,岳麓,打包,4份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其中□处最可能是(  ) A.傩戏          B.南戏 C.杂剧 D.昆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酬神”“巫唱”判断可能是傩戏。 答案:A 2.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答案:C 3.关于元杂剧的有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兴起于北方的一种戏曲 ②包括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 ③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④其发展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壮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①是讲述其起源地,②讲述其表演形式,③讲述其表演内容,④讲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故①②③④叙述都符合题意。 答案:D 4.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 A.徽商聚集经商 B.桐城学派讲学 C.安徽士子求学 D.徽班进京唱戏 解析: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发展时期的概况,结合各选项,本题选D。 答案:D 5.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解题的关键是“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昆曲不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清中叶以后日趋衰落,故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D 6.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 ①城市经济繁荣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答案:B 7.梅兰芳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剧(即京剧)只重视其艺术,对于剧本之意义,则不甚注意,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他意在强调(  ) A.京剧艺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B.京剧艺术应该重视社会教化的功能 C.京剧剧本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D.京剧艺术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解析:“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可知京剧应注重社会教化,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说法不当,排除C、D两项。 答案:B 8.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财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露了(  )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