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743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学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16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1课,新闻两则
  • cover
《新闻两则》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常识、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能写作简单的新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重点、难点:1.掌握新闻常识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给加点注音: 溃退( ) 要塞( ) 阻遏( ) 锐不可当( ) 解释词语:业已: 锐不可当 二、合作探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 反映了_____ _____ _____ 2、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3、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况主要内容: 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_____ _____ 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的敌情时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那两方面的评论?详略说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三、当堂检测: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 _____ 2.文中的一段议论是:_____ 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 _____ _ 4.本文准确地运用了系列动词,比如:_____ _ 5.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____ 四、拓展延伸: 1、 理清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2、 搜集有关国庆60周年的资料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