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81739

统编版必修下册 四两敌千钧 读文见其人——《答司马谏议书》【课件+说课】(38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6210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PPT,38张,说课,课件,答司马谏议书
  • cover
作者:八音魔琴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保守派 王安石 革新派 3400余字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共3400余字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 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于其中不次用人。” “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 “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 “今乃自以为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喜之,与我不合则恶之。” “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 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于其中不次用人。” “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 “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 “今乃自以为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喜之,与我不合则恶之。” 不为侵官 不为生事 不为征利 不为拒谏 繁 简 深度研读,剖析比较 司马光的指控逻辑 司马光信中论证“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运用的逻辑推理形式如下 : 大前提———侵官以致天下怨谤也 生事以致天下怨谤也 征利以致天下怨谤也 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小前提———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都是革新活动。 结 论———所以,革新活动以致天下怨谤也。 深度研读,剖析比较 王安石的反驳逻辑(以“侵官”为例) 被反驳的论据———侵官是革新活动 反驳论据———侵官不为革新活动 证明: 大前提———只有不受命于人主、议法度不修之于朝廷、不授之于有司才是侵官。 小前提———革新活动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结 论———所以,革新活动不为侵官。 深度研读,剖析比较 阅读第三段,分析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责难“革新活动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思维过程。 被反驳的论据———革新活动以致天下怨谤 反驳论据———天下怨谤与革新活动“名实不明” 证明: 大前提———怨谤之多或者在于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或者在于革新活动。 小前提———怨谤之多不在于革新活动。 结 论———所以,怨谤之多在于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以其它三项指控为例,进行逻辑事理的分析。 深度研读,剖析比较 读文见人 思考问题:王安石同司马光的论战是怎样将私人之辩提升到国事政见之争上的? 寻找辩驳的立足点: “人主”“朝廷”“有司”“先王”“天下” 2. “天下怨谤” 盘庚之迁 不见可———王安石的坦然与大气,得理且得势。 固由兀傲性成,究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如此。 ———清 ? 吴汝伦 读文见人 我从王安石身上看到了——— 读文见人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革新”精神; 一介儒生,不畏“怨谤”,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为天下理财”,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的精神。 推荐阅读 《与王介甫第一书》(曾巩) 《上荆公书》(苏轼) 写一篇“我所知道的王安石”。 作者:八音魔琴 谢谢! 作者:八音魔琴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阐释 1.教材定位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6.课时安排 7.课前准备 8.教学内容 9.板书设计 10.教学评价 教材定位 从教材定位的角度,对应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中第八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从语言表达效果,有“四两敌千钧”之力,具有极高的经典示范性。 从历史人物的风貌,在责难和怨谤面前,所表现出的气度与胸襟,所以它又是一篇“读其文能想见其人”的优秀作品。 学情分析 从文言的角度难度不是太大,他们已有了一年多的必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