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686518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32张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25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0,2021,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cover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时代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对天地长歌一呼,写成一首七律,遥寄给共同遭逐的战友们。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 ⑵寄:只要设身处地,稍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 解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那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迴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大意 文本剖析 1.这首诗是作者初任刺史时所作,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人从长安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应该稍事休息了,为什么却急不可耐的爬上“城上高楼”? 提示:“城”高于地,“楼”又高于城,登上城楼,已在高处;又在“楼”前着一“高”字,意在极言其高。为什么要极言其高呢?因为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是怀远,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情愫。 2.诗人登上高楼看到了什么?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从自己的贬所远接战友们的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楼接大荒,则楼上人的视野由近及远,这是总写,是概写。 3.三四句,是写眼前所见,齐读这两句看写了什么景物? 5.诗人登楼所见,景物甚多,可是,诗人为什么写到荷花和薜荔被吹打的情景? 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 4.诗人用了哪些字来表现风急雨暴? 有惊、乱、密、斜。 诗人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诗人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 6.在自己的贬所依然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那么战友们的处境又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 ”。 诗人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重岭密林,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