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1180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4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
  • cover
【问题情境】 1793年夏季的一个夜晚,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走出家门,放飞了关在笼子里做实验用的几只蝙蝠。只见蝙蝠们抖动着带有薄膜的肢翼,轻盈地飞向夜空,并发出自由自在的“吱吱”叫声。斯帕拉捷见状,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放飞蝙蝠之前,他已用小针刺瞎了蝙蝠的双眼,“瞎了眼的蝙蝠怎么能如此敏捷地飞翔呢?”他下决心一定要解开这个谜。 在进行这项实验之前,斯帕拉捷一直认为:蝙蝠之所以能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能在非常黑暗的条件下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去捕捉飞虫,一定是由于长了一双非常敏锐的眼睛。他之所以要刺瞎蝙蝠的双眼,正是想证明这一点。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意外的情况更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不用眼睛,那蝙蝠又是依靠什么来辨别障碍物,捕捉食物的呢?”于是,他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住,放了出去,结果,蝙蝠还是照样飞得轻松自如。“奥秘会不会在翅膀上呢?”斯帕拉捷这次在蝙蝠的翅膀上涂了一层油漆。然而,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耳朵塞住,这一次,飞上天的蝙蝠东碰西撞的,很快就跌了下来。斯帕拉捷这才弄清楚,原来,蝙蝠是靠听觉来确定方向,捕捉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震动。斯帕拉捷到底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蝙蝠飞行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物理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图式优化】 【过程支架】 根据人耳的听觉范围,我们把声音分为: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 【素材提供】 要真正认识测量的知识还必须了解下列知识.因此,同学们要会用所查阅的资料,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意义. 【归纳迁移】 『要点探究』 1.超声波 请你阅读本节上述材料和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超声波的定义是什么? _____ 问题2:超声波的特点有哪些? _____ _____ 问题3:超声波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_____ 2.次声波 请你阅读本节上述材料和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次声波的定义是什么? _____ 问题2:次声波的特点有哪些? _____ _____ 问题3:较强的次声波在有哪些危害呢? _____ _____ 问题4:次声波的应用前景有哪些呢? _____ 『重点难点突破』 超声波和次声波概念的理解 超声波和次声波概念建立的基础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声波的频率在20~20kHz之内,能够引起人的听觉。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都不引起人的听觉 之所以称之为超声波或次声波,只是因为频率的高低而已,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速度和频率没有本质的关系不同,至于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广义的声波包括次声波和超声波,所以可以认为通常情况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归纳梳理』 物理概念 频率范围 特 点 应 用 危 害 超声波 次声波 【题组训练】 『典型例题』 例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析与解: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却听不到声音,有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或离发声体太远。故选D。 『自主训练』 1.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差,没有什么用处 C.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焊接 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2.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波的是 (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