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沟谣》教案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一首D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能基本认识简谱,并且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发声,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问题不大,不过本曲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对于六年级来说比较难把握,且二声部的合唱要配合好也较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倚音,反复记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整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1.歌曲音域较宽,高、低音要唱准; 2.唱准二声部合唱。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带领学生游览村里抗日主题小公园,用笛子吹奏《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学生注意,引导至墙画前,以讲故事的的形式,讲述小小通讯员丁身伟的故事;1949年夏秋间,地下党员陈枚受伤,丁身伟被派到仙田诊所去买药医治,丁身伟年纪轻轻,但做事谨慎,从未暴露过目标,亦先后多次被委派为开展地下革命放哨,未曾发生任何意外。我们丁身伟小英雄当时的年纪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为我们村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在那段内忧外患的日子里也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这些先辈们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抗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富裕的生活。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脚步、随着音乐的脚步,(播放卢沟谣伴奏音乐),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 二、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把坐标移到我们的首都北京。师:一提到北京大家能想起什么标志性的建筑呢?生:天安门,鸟巢,水立方…… 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建筑之外,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一座800百多年历史的古桥--它积淀了沧桑,绘制了庄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它就是“卢沟桥” 三、学习新歌 初听感受 (观看《卢沟谣》歌曲视频) 师: 好听吗?生:好听。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卢沟谣》 按节奏读歌词,让我们按音乐的节拍,把歌词读一下,同学们读得真棒! 3、分段学唱旋律、重点乐句教唱 接下来,我们一起随旋律走进卢沟桥,走进那段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抗战、保家卫国的历史。 跟琴学唱第一段旋律(讲解倚音:常用装饰音之一,不增加原有音符时值,能使歌曲更加婉转,旋律更优美)。 (2)第二声部教学,按开头分组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提醒学生重点把握音量的和谐与和弦的音高、音准,突破难点,唱好旋律之后带入歌词。 师:这一段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生:卢沟桥的美景,那同学们演唱的时候就想象一下咱们真的到了卢沟桥旁,看到了 800年来卢沟桥坚固依旧,桥上的石狮活灵活现,卢沟桥边水草荡漾,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清清,月圆圆,卢沟晓月等陪伴一代代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