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16535

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6.秸秆造型》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45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6.秸秆造型
  • cover
《秸秆造型》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因此,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用教学课件开拓他们的视野,学习用生活中常见的秸秆制作立体造型。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制作出新颖、实用的秸秆造型,感受与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 本课属于三年级下半学期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已有了动手制作经验,但是对于立体造型的编、穿插、弯曲等方法还有些陌生。本课中重点学习造型技法,熟练掌握编、穿插、弯曲技法,并鼓励发散思维,大胆设计和创新,巧妙运用其他物品进行装饰。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主要以合作探究式教学为主,在学生欣赏、探究、学习中,掌握秸秆造型的基本方法,制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课以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制作兴趣,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秸秆,感受了秸秆造型的魅力,学习了制作方法。整节课以教学课件贯穿始终,巧妙地将音乐、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学科进行了学科整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以制作为主,因此要学会如何运用秸秆塑造立体造型,系统学习秸秆造型的编、穿插、弯曲等方法;简单学习插接法 线面组合法、穿插法、串联法等特殊技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方式可以采用自学、合作式、探究式。比如,让学生自行体验瓤的制作,小组共同讨论问题并合作制作等。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让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学习中的快乐。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激起学生观察生活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而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1、应知:了解秸秆皮与瓤的不同特性,通过学习插接等方法,设计、加工成新颖独特的工艺品。 2、应会:掌握编、穿插、弯曲等技巧,临摹或独创完成创作,尝试造型成功的喜悦。 3、隐性:培养学生美化环境的意识,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善于发现和利用周围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进一步激发其对于造型活动,尤其是立体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插接方法或自行创造插接方法,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的秸秆造型作品。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的秸秆造型作品美观、新颖、结实。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导入环节所需的实物;课堂教学所用的教学课件;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用的秸秆;学生制作时所用的秸秆、剪刀、乳胶、彩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在体验中了解秸秆的结构,体会皮与瓤的作用,感受秸秆造型的魅力。 (一)领作 教师:教师带领学生用手中的植物茎(秸秆)做一个小灯笼。明确这种制作材料叫秸秆,引出并板书“秸秆”。 学生:亲身感受秸秆的质感、手感以及根部分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制作谁能大胆的说出秸秆的结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板书:皮+瓤 (二)短片介绍秸秆与造型 教师:播放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什么是秸秆以及秸秆能变成哪些艺术品) 学生:边看边思考:秸秆能变成哪些形象?播放结束后学生说说,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秸秆,以及秸秆是有皮和瓤组成的,还可以有千变万化的造型,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秸秆造型”,完整版书。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秸秆结构特性,学习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 :根据秸秆皮和瓤的不同特性,学习相应的制作方法。 1.学习皮的相关知识 教师:播放课件,辨别图片中皮有哪些制作方法,课件出示三幅图片(编、弯、折)。 学生:大声说出方法,教师给与肯定。 教师:带领学生实际体会穿编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