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1950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课件: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26140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1-2012,系于,兴衰,国运,28课,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标: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表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和邓小平对教育的贡献。 联系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一、扫盲教育 1、地位: 2、措施: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2)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3)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3、成果: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2)2001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发展教育的基础 课外链接: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 第三类: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肓学习(50年代)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1952年) 中国煤矿工人在速成中学学习(1952年)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2年) 龙泉县建兴乡安和村的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一间农具仓库里给乡亲们上识字课(1957年)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联合国还决定,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扫除文盲的工作。 这是1961年12月22日,在古巴哈瓦那庆祝全国扫除文盲大会期间,扫盲队员拿着象征扫盲成功的铅笔模型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全球文盲中有3/4是妇女,中国文盲中近七成是女性。解放初期,全国妇女人口中的文盲率在90%以上。通过50多年的努力,全国共扫除妇女文盲1.2亿,妇女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1982年至今,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下降了27个百分点,在各项文盲率指标中降幅最大。但是,我国目前仍有5500万妇女文盲,这成为中国扫盲工作中一大难题。 二、义务教育 (一)地位:重要手段、战略决策 P118 (二)措施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20C90S,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3、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 (三)成就 2001年1月1日,江泽民宣布: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四)意义 史无前例的壮举,改变中国的命运,增强综合国力 此图画是什么方面宣传画?你了解此画里的人物吗? 您能说说有关背景故事吗? 此工程实施有何重要意义啊?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授课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她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 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