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20914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学案含解析(4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7次 大小:5825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二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第5讲 中华民族的阵痛与转型(1840—1912年) ———晚清70年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政治: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斗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产生,近代化起步。(3)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一、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年) (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西方列强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后又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害,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国家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 (1)性质: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评价。 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引起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的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 (2)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2.洋务运动: (1)概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评价。 ①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影响: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革命力量。 (三)思想的近代化 1.“新思潮”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些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该思想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二、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近代化的突破(1894-1912年) (一)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抗争探索 1.列强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2)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