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2140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0300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课时,教案
  • cover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主题“江海交汇之地”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材在课文中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活动中则选取成都平原作为知识迁移的案例,让学生比较长江三角洲,认识河流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阅读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说出长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评价该地区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课堂活动说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尝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河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并对比长江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差异。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塔、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钱塘江大潮等特色景观,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些美景吗?它们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区? 你认识繁体字苏吗?你能分解它的结构吗? 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学习 辨认景观,回答问题 说一说:有鱼、有米,这正说明该地的产业发展:种植水稻和养殖渔业 特色图片和繁体字解读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一:识图归纳———自然特征篇 定位置 展示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动画播放长江和海岸线,引导学生总结长江三角洲的位置;红线标识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引导学生读出其包含的省份。 2.判地形,提出问题:阅读地图,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学生会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3.探气候 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鼓励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逐步对气温和降水分析,总结其气候特征。 4.说河流 出示长江三角洲的河湖分布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东海和黄海等;并总结该地的河湖特点。 材料拓展:了解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河段运输依然繁忙。 5.出示图片:稻米种植、长江三角洲的渔业养殖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鱼米之乡 总结:给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影响物产的意识。 1.识图与总结: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2.说一说: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3.说一说: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雨热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