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 过节的情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古诗三首 3 一、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 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gōng hóu hóng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唐] 韩翃 二、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寒食节的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还早358年)。 寒食节的来历 传说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重耳复国后,介子推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山,介子推母子被焚身亡。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下令在其忌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吃冷食 插柳条 担酒上坟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寒食》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想一想: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处处“飞花”描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写柳呢? 三、理解诗意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轻烟散入”四个字 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句意: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时皇城里的柳树被春风吹弯了腰。 指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赏赐的蜡烛,蜡烛燃起的轻烟随着传送的队伍飘散进了王侯贵族的家。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指宫中传赐新火。 起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令,“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象。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而是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既避免了一般性概括,又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一个是“飞”字除了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精密,意蕴深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四、品读古诗 此句诗多被认为是暗讽皇宫的特权及宦官的专宠,但这其中写实的成分是主要的。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皇帝特许重臣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注意。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品诗赏句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些什么?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的一般性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先写白昼,后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才能例外。 全诗融风俗与写景于一体,措语精致,含蓄深沉,意境优美,格调明快,是一首难得一见的好诗。 五、写作特点 它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 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斜”“传”“散”等,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 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转入咏节令;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