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36666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音频+课件)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173541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苏轼,高中,音频,人教,必修
    (课件网) 定 风 波 苏 轼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词人丰富是思想情感和旷达豪放的胸怀. 3、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返回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1082年3月7日 地点: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 、余、雨具(带雨具的仆人) 感觉:狼狈、不觉 事件:遇雨 天气:雨、晴 小序:交代作词的缘由 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准字音把握字词 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咏长啸,表现泰 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烟雨 萧瑟sè 7 雨 偶然 客观 …… 淋 OR 躲 选择 主观 …… 8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雨大 挑战 轻松 欢快 神态 自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解词释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返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刻画了怎样的形象?画线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 ,表达了洒脱自在的心情。 “莫听”、“何妨”、“谁怕”表现了词人在雨中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有着两种理解: ①表现的是作者面对人生风雨而安之若素, ②体现了东坡厌恶官场生涯的隐逸之思。 你觉得哪种有道理?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上阕:写雨中情景及心境 学习技巧,分析效果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抒发情感,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讨论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 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贬到杭州,苏轼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苏轼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苏轼说:“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感受苏轼 下阕:写雨后情景及心境 《定风波》以生活中遇雨这一小事,生发出明智、深刻的人生哲理,塑造了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的一个乐观、旷达的词人形象。 评价: 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 19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垒 公瑾 纶(ɡuān)巾 雄资英发 B. 神游 华发 樯橹 酹(lèi)江月 C. 狼狈 何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