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36668

2《说和做》2课时课件(25张PPT+37张PPT)+教案+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素材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49552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生,教师,导学案,教案,PPT,PPT+37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说和做》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学习文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学习文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对文中文言语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你知道它的作者吗?闻一多。他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故而有了不朽之《七子之歌》。这位伟大爱国学者便是闻一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说和做》,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伟大情怀!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2、背景链接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三、预习设计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典籍(jí) 赫然(hè) 仰之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慷慨(kǎi) 淋漓(lí)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无暇(xiá)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迥乎不同(jiǒng) 2.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jiào)校订 (ké)弹壳 (zànɡ)宝藏 (hánɡ)行列 校 壳 藏 行 (xiào)校规 (qiào)地壳 (cánɡ)躲藏 (xínɡ)行动 3.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⑵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 ⑶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⑷目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埋头读书。 ⑸兀兀穷年:出自韩愈《进学解》,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到头。 ⑹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沥,滴。 ⑺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⑻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⑼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⑽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