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39039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和植物》(平铺式教案3课时)

日期:2024-06-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438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教案,平铺,动物和植物,第四,单元
  • cover
10.形形色色的动物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形形色色的动物》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第一课时。一些常见的动物学生并不陌生,在上课之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动物,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如何描述和归纳动物的主要特征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本课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读图、游戏、猜谜、模仿等活动,鼓励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能区分机器狗和动物,并且学会初步描述和归纳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教材中提供了蜜蜂、蜻蜓、大象等动物图片,动物有大有小,千姿百态,并且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并初步了解它们生活环境的不同。第二部分,通过猜谜语、模仿等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这些有趣的游戏形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三部分,通过与机器狗的比较,发现动物与机器狗的不同,从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学会运用,知道动物具有食物、阳光、空气、水等基本需求和会长大、会繁殖等基本特征。第四部分,带领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亲身经历一次发现、探究的过程,然学生在大自然中愉快的学习科学。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许许常见的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形态各异的动物也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往往了解更多的是动物的外观、声音、食性、习性等具象特征,而对于动物的共性特征这一较为抽象的知识则较难以描述和概况,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逐步提升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看,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他们识字不多、能力不足,仍处于科学的启蒙阶段,比起不太能理解的文字信息,影像类的资料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有趣的猜谜、扮演以及实地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动物,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动物的的特征。由于一年级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还处于发展期,所以教师在活动时,除了要让学生愉快地学,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各种影像资料,认识到动物是形形色色的。 2.能够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并能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