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4095

2011年初中政治新课标学案课件:362 讲述春天的故事(鲁人版九年级全)(共37张PPT)

日期:2025-10-1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2517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1年,37张,九年级,鲁人,故事,初中政治
  • cover
(课件网) (2010·黔东南中考)小明发现近些年来人民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写信、打电话到发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信息沟通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这个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C.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思路点拨】(1)命题立意:本题结合通讯方式的变化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理解。 (2)解题关键:仔细观察题干中的两个关键点:“时间”是近些年来,“变化”是指通讯方式的变化。 (3)内容分析:题干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实惠,A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B说法错误,与事实相悖;C是21世纪中叶的目标,D是21世纪20年代的目标,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0分钟 50分) 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0·益阳中考)某新编快板词唱道:“老百姓的日子变甜啦,吃东西讲究营养啦,住房子讲究宽敞啦,穿衣服讲究新潮啦,新出的汽车没档啦,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啦,‘神七’上天啦……”。快板词中的这一切说明( ) 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为世界所瞩目 ②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 ③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通过快板词的形式考查对国家发展变化及其原因等的认识理解能力。快板词表明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人民生活的变化,其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正确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的说法与我国正在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事实不符,故选B。 2.从“温饱”到“小康”,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一次深刻变革,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直接动力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 C.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析】选B。本题结合“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考查学生对改革作用的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2011·山西模拟)2010年1月2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2009年进出口总额为22 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贸易顺差为1 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出口能力最弱的国家 B.对外开放已不再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对外开放仍符合当今时代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D.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知识,A说法错误,B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相悖,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4.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之所以要继续深化改革是因为改革(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扫清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③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D。本题结合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来考查对改革的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改革,才能改变我国体制上的种种弊端,为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备选肢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应是经济建设。故选D。 5.(2010·衢州中考)西藏自治区1959~2008年GDP和人均GDP变化情况表 以上统计数据反映了西藏自治区( ) ①改革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